图册
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2015年教育部批复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这不仅是首所疆外教育部直属高校落户新疆,也是克拉玛依市历史上第一所本科院校,自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为兰州以西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0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校区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校园总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面积72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分校区,与北京昌平校区同属一个法人,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将坚持“一校两区,两区一校”的方针,与北京校本部互补借力并差异化发展,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

办学历史

2015年10月21日, 教枣巴漏腊育部批复设只少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下文简称克拉玛依校区), 12月10日克拉玛依校区正式揭牌,这是首所疆外教育拔促道部直属211高校落地新疆,自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成为兰州以西唯一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以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于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2015年4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陈大恩带领校教代会代表团来克拉玛依市,就与克拉玛依市合作成立克拉玛依校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代表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克拉玛厚良再依校区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教学楼、员工培训公寓、实训中心等,看望了正在校区里做毕业设计的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详细询问了学生在克拉玛依的生活、学习情况。

陈大恩束巴棵副校长表示,在克拉玛依的考察让他深刻体会到市政府和克拉玛依市人民想办好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本科院校的强烈愿望,并在多年里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教代会成员对克拉玛依校区筹建的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已经基本达到办学的各项标准和条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有能力,也一定能建设好该校区。

2015年7月22日,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订关于设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合作意向书。

2015年12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揭牌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键奔艰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满苏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等领导,以及来自自治区相关部门、中央驻疆企业、新疆15所高校负责人等100多人,共同见证克拉玛依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好事、大喜事。该校区成立既是克拉玛依市的首所本科院校,也是首所疆外教育部直属211高校落地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校区揭牌仪式致辞中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决定着新疆能否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面对新时期新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克拉玛依校船朽臭誉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承、发扬中国石油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校区建设,力争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在周边具有影响力的石油化工类大学,成为新疆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高地,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引擎,中华文化向西辐射的前沿阵地。

(资料来源:)

学术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既设有石油工程、地质、储运等石油大学传统优势专业,还将开设信息安全、绿色能源、绿色化工、物流管理等拓新专业,并开展面向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教育。教学楼、实训厂房、学生宿舍、学员公寓、学生餐厅、体育馆等设施均已建成,预计经过5至8年校区办学规模将达到全日制学生8000人。

图书馆

克拉玛依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坐落于校园东北角湖滨公共区,提供图书借阅、图文检索、学术交流等服务,未来几年完成与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共享,建成以后,藏书量将达240万册,共有3000个阅览座位,300个电子阅览座位, 现已初步建成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向校区师生宣布:尽管仍面临疫情防控的挑战,校区图书馆仍突破困难,尽快做好消毒工作以及防“疫”预案,将于下月的5月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图书馆有六层,每层各有功能与特色。校区方面表示:将会朝着建设中亚最大最美图书馆的方向努力。

实训中心

克拉玛依校区实训中心按照“立足新疆、面向西部、辐射中亚”的定位,集中各方优势,打造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实训中心位于校园东南方向,占地面积65万平米,规划建设29幢实训厂房和4个室外实训场地,有22栋实训厂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满足石油工程、油气储运、机械制造、电气工程等近20个专业的实训实习需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种类齐全、覆盖整个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区概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院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同属一个法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领导下相对独立运行。

克拉玛依校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7200亩,建筑面积64.5万平米,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南方向,校园由中央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东西)、学员公寓区、实训区、滨湖公共区、生态休闲区等10个大区域构成。

综合体育馆由三个独立场馆组合而成,位于校园东北角。其中一馆为篮球馆,设有观众席位2957个;二馆由形体训练馆、健身馆、跆拳道馆、网球和排球馆组成;三馆由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组成,三馆均有连廊过道相通。

学生生活西区由2栋餐厅和8栋宿舍楼以及篮球、排球场等公共活动区构成。学生宿舍由4到6间组成一个单元,每间可住4名学生,每单元共用一个大厅、卫生间、盥洗室、淋浴间。宿舍有校园网接口,单元的公共区域可供学生开展集体活动。

院系专业

克拉玛依校区下设石油、工、文理三个学院。石油学院依托北京校区的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组建而成,设置有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个专业;工学院依托北京校区的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组建成立,设置有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四个专业;文理学院依托北京校区的理学院、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体育教学部为基础组建成立,设置有会计学、经济学、俄语、金融学四个专业。

2016年克拉玛依校区本科计划招生510名,校区采用独立的招生代码(19414),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招生,录取一本线以上的考生,具体招生计划如下。

师资力量

校区拟设置石油石化类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新疆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传统及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主要开展本科生教育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主要面向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克拉玛依校区的建立是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而定位的,目标是办一流工程应用类大学,在专业设置上,以石油大学优势学科石油、储运工程为主,并针对驻疆企业以及克拉玛依主要行业设置新能源开发、信息化建设以及物流等专业。经过5-8年的建设完成校区办学布局,使克拉玛依校区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学生8000人,其中本科6000人,研究生1000人,留学生1000人,教职员工约900人。

师资方面,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校区将制定特殊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到克拉玛依工作,采用由校本部委派、面向海内外招聘,以及从驻疆企业聘请兼职

教师的方式,全面打造克拉玛依校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希望能借助本校已有的两个国家实验室的资源,在克拉玛依校区建立“大学科技园”,驻疆企业可以通过这个科技园来增强企业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文化传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京校区共享“中国石油大学精神”。

形象标识

校徽由徽标和徽章组成。徽标为圆形,图案是中英文校名环绕汉字“中”的变体与学校英文简称“CUP”所构成的两个循环汇聚的油滴。徽章为徽标图案的圆形证章,教职工徽章以红色为底,图案为金色;学生徽章以白色为底,图案为红色;校友徽章为通体金色。[25]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厚积薄发”来自于宋代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作为校训它包含几层意思:一是暗指石油等能源经过千万年积累变成了能量而不断地释放出来,体现了石油特色;二是作为教师来说,要不断地在知识和道德上积累;三是作为学生来讲,“厚积”,即在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上不断积蓄,“薄发”就是指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不断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物成务”出自《周易系辞上》,指(圣)人可以掌握万物的变化规律(天道),成就天下功业。这切合了石油大学以实学为务,科学地掌握客观规律,发掘万物资源,造福于民,成就功业的石油特色。

“厚积薄发 开物成务”总体所表达的内涵是:石大人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不断把积累的知识和才华,特别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奉献给国家,发扬石油人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开发石油等能源,为成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做贡献,为成就人类社会和谐进步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办学历史
  • 学术研究
  • 图书馆
  • 实训中心
  • 校区概述
  • 院系专业
  • 师资力量
  • 文化传统
  • 形象标识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