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塔塔尔族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及以后陆续从现在俄罗斯(前苏联)统治下的喀山、乌法、斜米列齐、斋桑等地迁来的。塔塔尔族迁入中国的时间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在19世纪20—30年代。19世纪以后,俄国的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伏尔加河、卡玛河一带塔塔尔人的土地被大量侵占,被迫逃亡各地,有的经过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来到我国新疆北部的布尔津、哈巴河等地,他们多数是贫困不堪的牧民;有的南下到中亚,又通过帕米尔的塔什库尔干,进入我国新疆南部。现在居住在阿勒泰、布尔津等地的塔塔尔族大多是这些人的后代。
第二时期是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51年和1881年,中俄签订了《中俄伊犁巴哈台通商章程》和《中俄伊犁条约》,使沙俄攫取到在新疆通商贸易的许多经济特权。一时间,大批俄商接踵而至,喀山地区的塔塔尔商人也闻风而来,许多人因经商留居新疆。在这一时期迁入的,还有一些塔塔尔知识分子和宗教职业者。他们在新疆创办了一些学校和修建了一些清真寺。直到20世纪初,从俄国来到新疆的塔塔尔人,仍然络绎不绝。这部分塔塔尔族商人和知识分子、传教士不少人后来主要居住在城镇,分布比较零散。
第三个时期是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迁入新疆的塔塔尔人数量相当多,原因很复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批不愿充当帝国主义战争炮灰的塔塔尔族青年流亡到新疆。十月革命以后,又有不少塔塔尔的小业主、手工业者、农民、知识分子为了逃避前苏联的强制集体化来到了新疆。在这一时期,迁来新疆的塔塔尔人中也有少数是十月革命的打击对象,如资本家、地主和富农等。
首批进入新疆的塔塔尔人,有的来到阿勒泰额尔齐斯河流域,在哈萨克族的喀拉喀斯部落安家落户。其后代为了摆脱喀拉喀斯部落束缚,先是向准噶尔盆地东南边缘迁徙,后于20世纪初迁徙到了吉木萨尔和奇台县交界处的白杨河两岸。其后又有一些境外的和乌鲁木齐等地的塔塔尔人来此定居。随着塔塔尔人口和牲畜的增多,经过上书请求,清政府准许将西至小东沟、东至四泉沟的一片草场划给他们从事游牧生产,从而在今天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
1944年—1949年的三区革命时期,不少塔塔尔族人民积极参与,为三区革命事业都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塔塔尔族和其他各民族人民一样开始了新的生活,与各民族一样平等地享受着各种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大事和当地各项事务的管理。